广州再出发
29日,广州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此次党代会谋定了广州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
在广州党代会报告所确立的“十大任务”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居于首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把广州的发展推向新高度、新境界。
这样一份厚重的改革“成绩单”让人提气:从2014年到2016年,广州全市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361项,平均每3天推出一项改革举措,完成9个“国字号”改革试点。
改革、开放、创新的鼓点再次擂响。把握历史新机遇,践行新发展理念,广州全新开启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的新航程。
●南方日报记者 马喜生 张西陆 黄伟 郑佳欣
先行先试 创新枢纽发力改革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仅用3天时间,外资互联网企业广州市凌壹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南沙顺利完成注册登记。这得益于广东自贸实验区南沙片区推出的外资投资“负面清单”改革:自2015年5月起,对内外资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注册登记由审批改为备案,时限也从5天缩减为3天。以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为契机,广州着力营造国际化开放环境。
以创新为动力,以开放促改革,正在建设国际创新枢纽的广州发力改革,打造制度创新的新高地。
从2014年起,广州在全市范围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是全国首个全面实施这项改革的国家中心城市。这带来了营商主体的大幅度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市新登记各类商事主体19万户,同比增长22%,新登记商事主体增速为近两年来最高。
以创新驱动提升供给能力,以质量引领扩大有效供给,广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闯关,正在显现成效:
——去产能与调结构相结合,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
——去杠杆与强实体相结合,直接融资余额1.29万亿元,增长32.9%,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杠杆率;
——降成本与优服务相结合,前三季度企业减轻负担约600亿元。
城市竞争力升级的根本在创新。在广州,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释放出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在广州深入推进。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黄国祥表示,未来要让更多创新型企业、人才在这里生根发芽。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3000家,科技创新企业超过12万家。
今年11月,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广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18年,广州将基本构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在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科研院所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激励与流动、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体制、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等重要领域和关键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改革突破。
绿色变革 好山好水融入城市治理能力上水平
水光潋滟、白鹭纷飞,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游人如织。目前,广州已建成海珠湿地、花都湖等一批生态工程,绿道里程32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2.1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8%。
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带来的“绿色”成果随处可见。“广州蓝”频现,人行天桥、高架桥上的簕杜鹃争相绽放,成了花城一道靓丽风景线,引得市民纷纷拍照刷爆朋友圈。数据显示:广州2015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12天,PM2.5为3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为最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最大的竞争力和软实力。广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城市。
广州以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出一套组合拳,快速建立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
广州生态文明领域首个综合型发展蓝图《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在今年8月出炉,把良好生态环境提升到“城市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的高度予以考量。
《广州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更是首次提出“环保底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作为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被称为广州城市客厅的花城广场,树木成荫,远处广州塔、东塔等标志性建筑遥相呼应,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干净靓丽的环境,呈现出这座城市生态宜居的崭新气象。
在人流熙攘的广州天河棠下村,小店热闹,道路整洁。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蜕变成“白富美”,旧厂房园区也成了新三板孵化基地。棠下街党工委书记邹彦庭估计,仅位于棠下街的远洋新三板孵化基地、天盈建博汇创意园、邢帅网络教育中心三个城中村孵化器,就汇聚了120多家企业。